青春电幻物语

青春电幻物语
导读:生于青春,死于青春!

很久以前,我问一个同样喜爱电影的朋友:为什么《情书》拍的那么唯美,而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》却那么残酷?他告诉我:生于青春,死于青春!

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有死于青春的勇气和机会,在看完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后,我只学会了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晃晃忽忽。

高中的时候,在每个可以休息的周末,我总是窝在家里看电影,什么都看,而且看得异常投入。不管是商业大片,还是文艺片,还是残酷变态的地下电影,我都看得津津有味。现在回想那些只是应试压力与感情被压抑而宣泄的结果。不知道是我只看到压力便觉得个体被忽略,还是年少本身就是被忽略的。刚进入高中的我,朋友是模糊的,老师是模糊的,唯一清晰的只有电影。

“吸维生素犯法,我他妈的就吸维生素”。第一次看《猜火车》就深深记住了这句话。这是我最感觉青春被忽略的电影。这种青春糜烂堕落的生活,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。没有伟大的教育,没有成熟的长辈,一群年轻人就这样给青春下了定义“疯狂、叛逆、残酷”。

桌上是一堆堆的试卷,却还在深夜和一个同样有着电影梦的哥们兴致勃勃地讨论青春、电影、爱情、生活、理想等等。而对于这些,我连第一轮体验都没有,只是在电影里看到便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。有人羡慕我可以不用做一堆堆的习题,可以没日没夜的看电影,有着一个虔诚的梦想,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片子。但我看着成天忙忙碌碌的他们,又何尝不羡慕他们的简单呢?我借用电影来逃避现实,在理想的这杆大旗下,心安理得地逃避学习与压力。

我曾想,好好考一个大学,找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,找个爱我的人结婚。后来,才发现我和老妈所爱的狗血电视剧一样,理想像是狗血电视剧中的高潮,极其美丽,但只是昙花一现。
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,我发现生活不是现实和理想的对台戏,更多的是黑色幽默。我想,可能是我太习惯用电影经验来定义生活,因此错过了生命中太多的一手体验。或许对于骨子里本不安定的年轻人来说,平庸的生活实在是个噩梦。

再看《花与爱丽丝》,我为女孩对父亲用中文说我爱你而感动,年少的情绪是描写得这样真实。小寂寞被忽略,不敢也不甘轻易的表达,原来我们都一样,没有要命的折腾和肝肠寸断,只有花和爱丽丝的和好如初。
我想我是在电影里长大的,在电影里总能找到最合适的生活标签。只是,谁知道下一部电影又会是什么呢?

分享到: